在2024年这一人形机器人领域的“元年”,该行业如同被按下了加速键,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潜力。年内,多款功能各异的人形机器人纷纷亮相,从跳舞、书法到制作咖啡,它们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,技术实力日益增强。同时,数十笔亿元级别的融资涌向人形机器人领域,为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。
在这场人形机器人的巅峰对决中,北京凭借其独特的天时、地利、人和,成为了领跑者。据世界机器人大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,2023年,北京市机器人产业总收入已突破200亿元大关,企业数量攀升至400余家,其中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更是高达50家,位居全国之首。此外,北京的大模型独角兽企业数量占全国总量的八成,进一步彰显了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地位。
北京的天时在于其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敏锐的政策嗅觉。自特斯拉Optimus于2022年10月亮相以来,专注于人形机器人研发的创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其中,在北京注册的相关企业数量上领先于上海和深圳。北京不仅紧跟全球技术潮流,还率先出台了相关政策,为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。去年年底,北京成立了国内首个省级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,并在短短数月后,便实现了全球首例全尺寸纯电驱人形机器人的拟人奔跑,展现出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。
北京的地利则体现在其完善的产业链和丰富的资源上。为了加速机器人产业的集聚效应,为机器人企业提供产品展示、交流沟通的平台,自2015年起,北京亦庄就开始举办世界机器人大会,如今已成为国内持续时间最长、专门针对机器人的专业展会,累计容纳了超1000家机器人企业参展。此外,北京还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,为人形机器人的研发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技术支持。
北京的人和则体现在其浓厚的创新氛围和开放的合作态度上。北京市及各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人形机器人的扶持政策,海淀、亦庄、石景山、昌平等多个区域均深度参与其中,通过整合资金、技术、产业资源等多方面的力量,加速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的成熟与完善。同时,北京还积极与国内外相关企业、科研机构开展合作,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商业化应用。
综上所述,北京凭借其天时、地利、人和的独特优势,正在向“人形机器人第一城”的目标全速冲刺。未来,随着人形机器人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,北京有望在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。